測試輔助系統
產品介紹
發動機試驗保障系統:
油耗測量儀:
性能特點:
兼有定時和定重的
平均油耗時間可設置,并有掉電保護功能;
油面都可進入測量,而不需要每次測量前先充油,縮短了測量準備時間,減少了電磁閥動作次數,從而增加了電磁閥使用壽命;
采用 數字標定技能,使儀器的標定 方便而簡單;
設有標定密碼,在無授權的情況下不能任意修改, 參數的準確性;
電磁閥, 使用的安全性
大屏幕顯示器:方便現場操作人員可同步觀察對動力機幾個關鍵參數的監測。
發動機水恒溫系統:
冷卻液恒溫采用閉式循環系統由熱交換器、 溫控器、 溫控閥、流量開關、膨脹水箱、閥門、自動排氣閥、溫度傳感器、配電箱等組成,外形封閉箱形結構。
膨脹水箱用于發動機冷卻液系統水量補充、壓力調節和排氣,容積大于15升,其上設有自動放氣閥,發動機冷卻液系統的正壓≥0.03Mpa時開始排氣;
在托盤的發動機回水管路 點布置自動排氣閥,規避管路憋氣,造成發動機水循環不暢;
溫度設定范圍:40-95℃;(需要時可100℃)
溫度控制范圍:40-95℃;(溫度控制點可任意設定)
溫度控制精度:≤±2℃(發動機進出水溫度);
發動機冷卻液的流量:400-500L/min;
發動機冷卻液系統壓力降:≤0.038 MPa;出水壓力可在操作臺面板顯示。
燃油恒溫系統:
燃油恒溫系統采用 丹氟斯恒溫控制閥控制,控制精度±2℃,符合試驗室控制精度要求。
燃油恒溫控制系統通過溫控制閥控制冷卻水進水來調節溫度。系統通過對回油溫度傳感器pt100監測,來自動調節丹氟斯閥冷卻水量的大小,把流過板式冷卻器的燃油溫度,控制到溫度范圍,進油口及回油管前端應配置的透明膠管,以便及時了解和觀察系統回油的運動狀態。熱交換器采用傳熱效率高的不銹鋼板片與銅片(鎳片)沖壓合為一體,組成高、中、低流速傳熱板。
燃油恒溫系統技能參數:
溫度調節范圍28℃—48℃;
溫度控制點范圍:40℃±2℃(控制點范圍可任意調節);
溫度控制精度:±2℃;
變工況響應時間40秒;
柴油流量:100kg/h;(要求>150kg/h)
使用壓力范圍:0-6bar。(0~1Mpa)
燃油進入發動機前加裝柴油濾清器,安裝時考慮拆裝方便。
燃油管路,結構合理美觀,無泄漏,色標清晰,便于維修換,油耗儀入口安裝有濾清裝置,流量符合油路流量。
柴油管路布置應方便排空氣,不存在氣堵情況,是柴油機的回油中帶有很多空氣,建議在回油的末端增設排氣裝置,如果和油耗儀出油管集中一起排空氣。
在冬天,氣溫低,柴油的溫度達不到20℃,系統要設置加熱功能,達到溫度調節范圍28℃—48℃要求。為了安全考慮,加熱源建議使用柴油機的循環水;夏天溫度高,循環冷卻水的溫度也高,由于溫差低,冷卻器冷卻柴油的溫度達不到38±℃的技能要求。如果歐三機采用電控技能,電控泵內的溫度需控制在90℃以下,要求進油溫度不能高30℃,循環水達不到冷卻要求。
中冷器控制系統:
中冷器進出氣管采用金屬不銹鋼波紋管。中冷器裝于小車上,便于用戶移動用。冷卻水進水口須裝有過濾器、手動控制閥,手動調節中冷器冷卻效果。安裝要便于操作檢修。進出水管采用鋼絲內膽的透明PVC管。波紋管兩端采用不銹鋼旋轉法蘭和發動機蝸輪機工藝接口連接,為適應變型機的變化, 中冷器的橡膠接 管與發動機的連接角度大于120度。為規避中冷器進出氣管膠管接頭過程可能出現脫落現象,在接頭處裝有安全防護鏈。
機油恒溫系統:
機油冷卻系統采用自動恒溫控制執行閥控制,控制精度±2℃,符合試驗室控制精度要求。
機油冷卻器系統采用外循環方式,配備的機油冷卻器在安裝前 清理干凈。機油管路上須裝置遠傳壓力表,以保障與儀器上同步顯示油壓值。系統由溫度傳感器、油冷卻器、控制閥、油壓表、機油泵等組成。整個機油冷卻 器系統由乙方提供機油進出口(Ф20),便于甲方連接用。